|
MG3型機槍,是由西德的萊茵金屬 (Rhein Metal GmbH)公司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軍MG42制式機槍加以改良、發展而成的一種通用機槍。 MG3的基本結構和原理,可以說和MG42一模一樣,至於MG42,則是以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使用的MG34作為基體,加以發展改良而成。MG34在製造上相當費時費力,而且製作過程必須要求相當精密,相較之下,MG42運用鋼板壓鑄加工法來製造及槍管護套,使得生產效率可以因此而向上提升。此外,MG42槍機的閉鎖系統是採用成對滾軸的滾軸式閉鎖系統,可以說,MG42是當時最先進的一種機槍。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德加入了NATO,因此必須更換本身的制式彈藥。以往,德國一直是採用7.92mmx57子彈來作為步槍及機槍的制式彈藥,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發展出來的MG42當然也是使用這種792mmx57子彈。另一方面,NATO所規定的制式彈藥,是由美國的溫徹斯特公司所開發完成的7.62mmx51子彈,於是,加入NATO的西德,便開始計劃將7.92mmx51口徑的MG42改良成可以適用於NATO制式彈藥的口徑。 擔任MG42改造計劃的,是西德的一家規模龐大的武器製造公司,也就是萊茵金屬公司。所幸NATO的制式子彈和德國的7.92mmx51子彈比較起來,是一種較小型的子彈,因此在MG42的改造過程中,並不曾出現難以克服的問題。 萊茵金屬公司在1959年完成了改良後的7.62mmx51口徑MG42,一開始是以MG42/59的名稱來對外界發表;之後,西德軍方對這種改良後的機槍進行測試,並且將之命名為MG1型機槍 (機槍1型)。 將MG42加以改良而成的MG1,在之後又加入了某些細部的改良,因而完成了一些發 |
展型的產品,這些產品包括有MG1A1、MG1A2以及MG1A3。此外,將德國的原來的7.92mmx57口徑MG42,直接改變成為NATO的7.62mmx51口徑,這種產品稱之為MG2。 |
在測試之後,西德軍方決定以MG1A3的外觀為基準,採用一種兼具美軍制式的可分離式金屬彈鏈M13及德軍制式的連結式金屬彈鏈DM1使用功能的機槍,並且將之命名為MG3。統一後的德國,目前便是以MG3來作為軍用制式機槍。 和MG42一樣,MG3也是採用成對滾軸來閉鎖槍管,也就是滾軸式閉鎖系統。和G3型步槍的閉鎖系統不同,MG3的閉鎖在槍管產生反衝時就會放開,屬於一種全閉鎖系統。因此,MG3的槍管在進行連續射擊時,曾往槍管護套內激烈地前後反覆移動,而且,讓槍管產生反衝的射擊瓦斯,會從槍囗的四周呈星形噴出,這種情況在夜間就會形成一股很大的射擊火焰。 從MG3槍管護套的右側,可以將槍管從後方拉出,以便進行槍管的更換。在射擊後槍管的溫度會變得很高,因此如果要在這個時候進行槍管的更換,一定要戴上專用的耐熱手套才行。除了德國之外,其他像奧地利、智利、丹麥、希臘、伊朗、義大利、挪威、巴基斯坦、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以及蘇丹等國家,也都是採用MG3及其衍生產品來作為制式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