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日高鐵小比較

聽君一席話,知你冇讀書。
真正的航天火箭技術是由一個美國人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英語:Robert Hutchings Goddard)所開發。
1912年,羅伯特·戈達德,在威爾斯早期工作的啟發下,開始了一系列的火箭研究,包括固體燃料火箭需要在三個方面改進。首先,燃料應該在一個小燃燒室燃燒而不是建造整體的的推進劑容器,以承受高壓;然後,火箭可以分為多級;最後,使用拉伐爾噴管(De Laval nozzle)可以使排氣速度超過音速,他在1914年為這些發現申請了專利。他還獨立發展了火箭飛行數學理論。
美國佬有沒有劫走V2火箭?有。但是你只以為現代火箭的始祖是V型火箭,並不知原來之前早於1912年已經有研究及實驗。
馮•布朗也正是1912年出生。
唉,井下的世界真的是廣闊無垠。
Have you "googled " today?
引用:
原帖由 MG-42 於 26-6-2017 05:47 發表


美國二戰完結時在德國搶走德國火箭,噴氣機,火箭引擎等技術,對空對地導彈... 劫走埋馮布朗番美國造火箭上太空你又唔講 , 大陸你叫"借用" 咁美國咪叫"偷用"?? , 唔好成日五十步笑百步啦... 美國咪又係偷人技術 , 成 ...
[ 本帖最後由 48191 於 26-6-2017 07:44 編輯 ]
究竟世界上還有神嗎?

TOP

引用:
原帖由 Hamlet 於 25-6-2017 13:53 發表

可能係載客時速400起囉⋯⋯以前CRH380系列都行過,不過係實驗時速咁話
載客時速400.... 極危險
時速樽頸位已經唔再係列車結構同極速, 而係鐵軌同鐵輪既鋼鐵質素....
D軸同輪仲可以進口, 鐵軌點進口 ?
關乎品質管理, 均質標準, 耐用度, 日常軌道管理, 維修.... 大陸弱項也, 好令人擔心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pbay 於 26-6-2017 10:30 發表

載客時速400.... 極危險
時速樽頸位已經唔再係列車結構同極速, 而係鐵軌同鐵輪既鋼鐵質素....
D軸同輪仲可以進口, 鐵軌點進口 ?
關乎品質管理, 均質標準, 耐用度, 日常軌道管理, 維修.... 大陸弱項也, 好令 ...
佢哋有個非載客時速超過500既實驗型車頭大概兩年前做過上路測試

TOP

引用:
原帖由 MG-42 於 26-6-2017 06:02 發表


論點就係美國從來禁止技術出口中國.. 但依家人地攪到有人又唔抵得   個個國家都有用人技術架啦... 其實你講來都多餘 貼條link又當係乜野大秘密... 你都睇左條link啦, 你都上到太空 ?

睇完條link就話掌握 ...
同埋想知邊個國家咁大方會同人分享同借出太空數據同經驗比別國??  你都幾funny

做人別要失憶啊
603 技術實驗中隊

TOP

引用:
原帖由 48191 於 26-6-2017 07:04 發表
聽君一席話,知你冇讀書。
真正的航天火箭技術是由一個美國人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英語:Robert Hutchings Goddard)所開發。
1912年,羅伯特·戈達德,在威爾斯早期工作的啟發下,開始了一系列的火箭研究,包 ...
師兄你又講得太複雜啦
By wiki:
Point A
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英語:Robert Hutchings Goddard,1882年10月5日-1945年8月10日),美國教授、物理學家和發明家,液體火箭的發明者。他於1926年3月16日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

Point B
他被認為是現代火箭理論的奠基人之一[5][6][7]。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理解到導彈和太空旅行的潛在科學可能性,也實現火箭設計及建造的人

咁不如話V2係抄美佬啦…
603 技術實驗中隊

TOP

引用:
原帖由 NathanCPT 於 26-6-2017 12:58 發表

師兄你又講得太複雜啦
By wiki:
Point A
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英語:Robert Hutchings Goddard,1882年10月5日-1945年8月10日),美國教授、物理學家和發明家,液體火箭的發明者。他於1926年3月16日發射了 ...
基本上天下文章一大抄,個個科學家都係老翻達文西

TOP

引用:
原帖由 Lolanto 於 26-6-2017 13:44 發表

基本上天下文章一大抄,個個科學家都係老翻達文西
令我想起單車鏈
603 技術實驗中隊

TOP

引用:
原帖由 JBL 於 25-6-2017 13:51 發表

有何特別/改良之地方呢?
跟據返佢哋講法就係話,將咁多年學習自德 日 法 加幾國既技術同自己嘢融合既產物最終既標準化列車。之前唔同血統既車唔可以撈亂用,包括拯救拖車、維護設備全部都各有各標準。由尼一款開始用統一規格













[ 本帖最後由 Hamlet 於 26-6-2017 14:47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JBL 於 2017-6-25 13:51 發表

有何特別/改良之地方呢?
今日有講...新結構o奧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 ... 0626/00178_009.html

自研高鐵 今京滬運行
內地自主研發的新款「中國標準動車組」高鐵列車昨正式命名為「復興號」,並於今日起投入京滬高鐵運行。「復興號」為內地首度以官方統一標準研製的高鐵列車,最高營運時速可達到三百五十公里,預料將逐步取代由外國引進技術再組裝生產的「和諧號」高鐵。



內地官媒報道,「復興號」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帶頭研製,具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號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與目前廣泛使用的「和諧號」高鐵列車不同,「復興號」的二百五十四項重要標準當中,百分之八十四採用「中國標準」,包括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絡等關鍵技術都是內地自行研製;「復興號」分為A、B兩個版本,主要差別為製造車廠及車身顏色。

設計壽命30年 命名復興號
據了解,目前使用的「和諧號」,是由鐵道部向外國製造商購買技術,並透過技術轉移方式,在中國生產。官媒指出,採用「中國標準」的「復興號」車廂可互聯接駁,一改以往不同版本「和諧號」列車的不相容情況。

「復興號」與「和諧號」相比有五點不同。運行壽命方面,前者設計壽命為三十年,後者為二十年。「復興號」並採用全新低阻力流線型頭形和車體平順化設計,阻力比既有系列降低約一成;列車高度從三米七增高到約四米;舒適度更高,冷氣系統及照明控制模式均有改善、WiFi網絡全覆蓋;警惕性更高,全車部署二千五百多項監測點,為故障診斷、維修提供支持。

官方資料顯示,「復興號」於二○一二年開始研發,前年下線,試驗時速可達每小時四百公里,而持續運行時速為三百五十公里。官方指命名「復興號」」是為展現鐵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人民生活新時空的美好願景,並表明「復興號」將逐步擴大在不同速度等級高鐵線路上運用。

TOP

引用:
原帖由 Lolanto 於 2017-6-26 13:44 發表

基本上天下文章一大抄,個個科學家都係老翻達文西
有邊篇文章係無抄字典oY

TOP

Lagari Hasan Celebi

附件

236023d55e0fc00b7b3011fe49b7c31f.jpg (138.56 KB)

26-6-2017 14:52

236023d55e0fc00b7b3011fe49b7c31f.jpg

1 個讚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loveless 於 2017-6-26 14:52 發表
Lagari Hasan Celebi
source: https://readtiger.com/wkp/en/History_of_gunpowder


Other sources:


創世記第一章一節 告訴我們神創造了天地萬物...

TOP

Goddard 有生之年都冇参與製造, 或接觸過, 實際可脫離大氣層既火箭.
佢在美國本土一直得不到政府或商界重視及支持.
航天之父呢o的o甘勁既稱呼及尊重,
佢在生時係無福消受的.

同樣地, Herman Potocnik 在 1928年已出版了完整建立太空站的結構及問題著作.
他的"The Problem of Space Travel "尊定了逗留在太空的軟硬件基礎.
Potocnik 在維也納貧困中因肺炎去世, 死時才36歲.

反觀V2,
德國大概用o左500億美金,
有的是開發資源,
無盡的燃料供應, 無數的奴力勞力,
無數的實戰數據,
全部都不可能在非戰爭情況下合法得到.

俾你寧願資助本土航天之父去重新開發,
定去搶現成德國外勞?

TOP

引用:
原帖由 Ben_9413 於 26-6-2017 15:13 發表


source: https://readtiger.com/wkp/en/History_of_gunpowder


創世記第 ...
我又抄書...

萬戶環形山(Wan-Hoo)是位於月球背面赤道區的一座大型撞擊坑,
約形成於酒海紀代,以十六世紀明朝中國官員萬戶之名命名,1970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名稱來源"萬戶",為一些近代西方文章中杜撰的「中國傳統中記錄的首位太空人」。

「早在16世紀,萬戶便開始嘗試用中國先進的煙花技術來產生動力,從而推動他飛往太空。他製作了捆著47支煙花的座椅作為飛行器。在發射當天,萬戶穿戴整齊,坐上座椅。他的47位僕人同時點燃了煙花。隨著一陣劇烈的爆炸,當硝煙散盡後,萬戶和他的飛行器灰飛煙滅。」

這典故因為從來只有西文而無中文記載, 所以大概可稱為西話連編.

[ 本帖最後由 loveless 於 26-6-2017 17:17 編輯 ]

TOP

連萬戶飛天的故事也算是歷史?因為這只是傳說,不是嗎?
引用:
原帖由 loveless 於 26-6-2017 17:15 發表


我又抄書...

萬戶環形山(Wan-Hoo)是位於月球背面赤道區的一座大型撞擊坑,
約形成於酒海紀代,以十六世紀明朝中國官員萬戶之名命名,1970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名稱來源"萬戶",為一些近代西方 ...
究竟世界上還有神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