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2
發新話題
打印

澳洲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 封殺中國品牌手機

呢個世界唔係你陰我就我陰你
合作係基於大家都做唔低大家先會出現,否則個個都想利益最大化。即係同內地論壇所說「窮則共同開發,達則自古以來」一樣概念
天下烏鴉一樣黑,天下大便一樣臭。即使有貓屎咖啡,都係萬中無一,價比千金。

所以於其為呢D無盡頭的事作鬥爭,不如都係打和啦,SUPER。

3 個讚好! TOP

中國當時有著和日本的各種專項合作,有些是她只能跟日本做,有些是她吃了大虧
以往補貼被WTO瘋狂罰款、有些行業又是敏感行業,所以才導致開放某些行業的速度減慢
必須清晰明白一件事:改開還改開,中國始終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不但干預市埸,而且主導市埸

蘇師父真係好耐冇出現,另外JBL兄個禁言令又到期未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JBL 於 4-3-2018 19:04 發表

so師傅再出現時好大機會係有新船下水了,
叧外真係多謝925兄同其他好友既PM關心小弟,感激.......!
歡迎師兄歸位

TOP

引用:
原帖由 48191 於 4-3-2018 19:32 發表
這就是矛盾點。既然不能真正開放市場,又不能減低政府干預,那即是當初加入WTO時的承諾只是一張空頭支票,只不過是一味騙。總之一日唔爆煲就權利用盡。
睇返整個過程,其實大家一直都有不斷討論,討論過程當中肯定有提及相應問題及方案
實際上,睇返整個結果,雖則中國當局開放某些行業速度相對慢,但WTO方案對於中國壓制亦相對比其他國家高
例如關於中國出口貨品要求及限制較高,同時有些外國貨品需要硬食
其實WTO某程度上比中美密月期時西方國家的條件更差

當然也不能一昧說WTO不公道云云,還是那句,天下大便一樣臭,同你合作只因為做唔低你罷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loveless 於 4-3-2018 21:20 發表


當年最出力推動中國進入世貿既, 係美國.
中國進入世貿前, 早已經享有美國最惠國待遇/正常貿易.

但中國一日未入世貿, 就每年都要通過國會審查.
因為存在這個制度, 美國商界對全線轉移生產力去中國仲有保留.
...
多謝LOVE兄科普知識

TOP

世界上總有個群體,別的學名我不知道,敝人其之定義為「文青」
拿著一本初中教科書,讀了,就以為通了,就以為夠了。再套幾個大學用詞上去,就覺得自己看破世事了,是全知者了。

搞工業就總會有污染問題,歐洲一直到80年代,幾條主要河流都不適合游泳,更不用說飲用了。
這些河道的水質改善是從60年代末開始的,改善到能勉強游泳是80年代的事了。
污染的確是個問題,但總不能因為一個孩子隨地大小便就不讓人家吃飯吧。
不過還真有人把這事看成亡黨滅國的大問題。看到有人蹲坑拉屎就說「世界變啦!變啦!」
真希望香港公廁不要建馬桶,不然肯定會有人精神崩潰的。
現在的社會三個人中已經有一個患有精神病了,無謂再刺激人家。

說到貧富懸殊,就要說到堅尼系數和PPP
就美國而言,堅尼系數也有0.45,也沒見人家政息亡國。
何況特朗普上台後回流支持實體經濟。
這樣反過來看,共產黨治下在全球經濟危機還在比GDP增長保七保八
2017年出了成績單,6.9%。
也不知某些論者說的「大型經濟蕭條考驗沒過」是甚麼奇葩立論
可能在說1929年吧。
那時候的共產黨還真沒能帶領中國導過這埸考驗,真是對不起大家了。

至於獨裁不獨裁,還真是有趣的理論。
中國史上真正的獨裁者並不多,隋煬帝算一個,明太祖也算一個,清代比較多。其他的,沒了。
這個可以參考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很淺白,初中也看得明。
不過外國是否更多元化多民主呢?法國可是在法國大革命後一百年才真正脫離帝制,德國還是極右的發源地之一。
更別說教庭基本上壟斷了整個文化世界和國際發言權。說獵巫就獵巫,說異端就異端。
英國倒是個特殊的例子,但把特例當常例就不好了。
要是這樣的西方也算民主多元化,那中國就更民主了。
就算是被視為最極權的明朝,好歹也有大禮議、爭國本是不是。
何況還有傳說中的「拒收中旨」。

有些事本就是一個發展和增長得出的付帶結果,若是把這些結果強行安到地區和血統之上,
那跟一神教教徒有什麼區別?開局一張嘴,證據全靠編。
公開試想拿好成績也得讀了書是不是?我指高中教科書。

當然,天下大便雖則一樣臭,但形狀還是根據每個人的腸胃不同而生的。
爭咩呀爭,溝埋一齊做瀨尿蝦呀笨。

[ 本帖最後由 LCH925 於 5-3-2018 19:32 編輯 ]

4 個讚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MG-42 於 5-3-2018 20:01 發表


師兄如果再遲D出來... 恐怕又有女巫被燒死了 , 依家放低火把手執花生咪幾好
「你們是世界的光」,明明應該係點亮自己,點解會去「點亮」別人
大家同樣係一神教,好心基督教派就學下人地綠教咁啦,自爆咪幾好

4 個讚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pbay 於 6-3-2018 13:53 發表
舉一例, 中國金礦資源其實不豐富, 為何仍會有空間生出這麼多大型產金公司, 還能搞上市?
因為地方也太大了, 交叉剝削, 交叉鎮壓, 民間一切不滿可輕易殘酷解決,
不用付環境成本, 不用付人命成本, 就可以盡用黑心土 ...
中國的工業固然有些是有環境污染和資源型的,不過必竟還是以加工和機電製造業為主。
中國的工業產值的大頭是機械、造船、家電、消費類電子之類的產業,這些產業大多不是什麼污染嚴重的東西。

無論如何,中國的工業產值已經從49年的不足全球1%、78年的5%發展到目前的最少20%。如果按照PPP計算可能接近40%。中國的人均石油礦產資源根本不足以搞資源輸出型經濟。所以只能靠發展工業。

污染治理基本上就是個經濟問題。
再嚴重的污染,比如日本東部這樣的核污染,只要有錢,最多三十年也治過來了,大氣污染大概再有個十到十五年就差不多了;水污染可能需要三十年,不過也僅此而已;土壤污染問題比水污染需要更長時間,但有個五十年、一百年也差不多了吧,只要有錢、掘地三尺洗一遍就是了。
日本處理核污染就是這樣,地表括走一層,當低放射性廢料存起來,水泥瀝青地面用高壓水槍打,直到輻射值低過厚生省的環境標準。

明明只是肺炎,有些論者偏要說成是非典型肺炎,或說成肺癌,像這樣的心態,得什麼病恐怕都難逃一死。
環境污染問題說簡單也很簡單,關停改治那些污染源就是了,歐洲當年污染那麼嚴重,花了三十多年也治過來了。
中國的幾條大江大河雖然污染嚴重,但也沒有到歐洲幾條大河當年的程度,要治還是有辦法治的。

一帶一路開金礦倒也算了,居然還能開稀土礦,真是長知識了。
香港中央圖書館於2001年正式啟用,銅鑼灣站或天后站下車均可以。
假若您有去的習慣,那就再給你一個建議:2樓和6樓就不要去了,多去8樓和9樓。

中華文明曾經試圖創造和維持一個公平的天下,教化臣民,推恩天下,讓所有人稱之為人。
最後幾千年的成果被「民主且多元化」的新教徒扳倒了。英國人教導了中國人,達爾文理論不只適用於生物學,也適用於政治學。既然這世界就是一個大叢林,那就當咧嘴撕殺,這很公道。

1 個讚好! TOP

通常環境保護比較好的國家有兩個極端:
人均GDP很低,低到幾乎沒有什麼工業的地步,沒工業當然不會有什麼污染源了。
人均GDP很高,大家都比較惜命,同時又有足夠的資金來治理污染。

中國目前介於兩者之間,是經濟發展和污染矛盾最突出的階段。
總不能退回1949年之前,工業產值不足GDP的10%,而且以手工業和輕工業為主的時代吧。

中國東部地區的人口密度比歐洲大得多,而且工業產值密度也大得多,工業還以重工業為主。
所以環境負荷的問題要比歐洲嚴重,大概跟美國差不多,但也不會完全沒有辦法解決。
美國那五大湖的污染,要說得禮貌點,最起碼是不太雅觀吧。
民主黨時期把投資都放在虛擬經濟上時也沒能整治。現在特朗普處理實體工業,那就更難處理了。
當然我不是用臭蟲論去笑美國人。客觀事實就是這樣,實體工業必會有污染,只是輕重之分罷了。

人均GDP上去了,大家自然會開始重視環保問題,也自然有資金去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打個比方,基本上我到過的內地城市,綠化帶和樹木的密度很高,甚至我覺得比香港還要高一點。
豫園算是上海市中心了,行人路上還有一棵棵特意種的樹木,比旺角的綠化要高。
比如現在經濟上去了,西部很多地區就有條件用移民和退耕還林等方法來改善幾條大河上游的環境。
所以只能繼續發展,突破這道坎,等人均GDP突破了中等收入線,環保問題會慢慢好起來的。

而且環保問題早就上日程了,現在中共官員的政績除了經濟,還要看環保。
國務府也發了關於環保的政策藍圖。那厚度跟2015/16年農業改革藍圖的份量也差不了多少。
況且歐洲問題跟中國問題不同。
別的不說,戰後歐洲被破壞得最嚴重的工業區基本上在德國。但更主要是德國的東部;西部當然也有。
但西德可是抗蘇的橋頭堡,美國在這花的錢只會比花在日本身上多,不會更少。
英國同理,而且事實上英國的工業區還真沒被納粹嚴重破壞。
因此不是前「20年拼經濟,後20年改善環境」,改一改,前200年拼經濟, 後20年改善環境就差不多了。

這樣算下來,中國還有160年的限額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Ben_9413 於 6-3-2018 15:28 發表


2樓和6樓...我常去

1樓去得仲頻密 教育要從娃娃找起
1樓是借還書處和大堂,還有個沒什麼賣的中華書局。
說起來中華書局也沒落了,現在居然沒有點校本史書出售。

TOP

引用:
原帖由 yuen95 於 6-3-2018 16:42 發表
有人就係鍾意以偏概全而唔去睇整體趨勢,越來越好都可以當成就黎死個隻

TOP

引用:
原帖由 新手一隻 於 6-3-2018 17:00 發表


貼圖都搵張好啲的,貼張又綠又矇想點。
幫各位師兄弟考考眼力,睇下洗咪配眼鏡或者驗色盲。
畢竟生理近視尚可用眼鏡補足,怕就怕在連心理都近視。

TOP

引用:
原帖由 JBL 於 6-3-2018 17:00 發表

諗起果本乜鬼2o××中國崩潰論,2O0幾開始寫,之後年年中國崩潰寫到201幾到今年唔知仲出唔出,令不知幾多正義人仕年年空歡喜一場,真係頂佢個肺吖.......!
呢套系列我非常鐘意,十分勵志。
事實證明這個開局一張嘴的人到今時今日都生存到,我對自己未來簡直充滿信心。

TOP

某些論者的經濟觀跟偉大的蔣委員長系出同門
他們認為錢這個東西,印出來就可以用。
當然,乞兒仔出身的明太祖也曾經這樣想過,他的兒子文盲燕王也是這樣想。
但好歹太祖太宗皇帝還是有生產的,勉強用糧本位政策去維持國政。
不,永樂大帝治下的大明帝國,根本不是「勉強」就可以維持的。
這證明了即使學歷一樣低,人和人之間還是有區別。

有人認為二戰結束後,德國工業重歸於零,這是片面的認知。必須清楚意識到,工業化國家及社會,不單指是工廠,而且還有工人和相對的知識。要把德國工業重歸於零,那要把德國的教授、技師、工人全部殺光,或者把他們全部趕去種田。
硬件配套只是基本。「十年陸軍,百年海軍」,造隻艦頂多兩三年,其他九十七年是什麼?
是海軍軍官的專業化、水兵的知識普及化、航海路線的整理,天氣及氣侯的觀測與判定、船政廠的建設、建造材料的發明、治金採礦及重工業工人的培訓及就業機會,Bababa
放在工業化上只多不少,這就是我說「前200年發展」的原因。

英國在19世紀時國力達到巔峰,當是倫敦被稱作「霧都」,當然這個名字不是詩意,而是諷刺:大量工廠生產活動,導致大英帝國首都的霧霾都成了「風景線」了。這就樣,英國還是到20世紀六十年代才整理。
整理的原因也很簡單,經濟的結構性轉型開始。70年代就有「後福特主義」的學說。當然除了這個學說外,更多是知識水平的提高,導致人們希望離開工廠到其他地方謀生、國際分工的初步建構等。
德國的工業化轉型我也覺得與政治有關。二戰後別說鄰國了,西德政府自己都整頓自己,工業能減能省就往死裡整,沒有了重工業,自然就沒了污染。當然,這是我的論點。

至於1978年的88%貧窮人口怎來的,大概是1949年那99%貧窮人口轉過來的。
1949年的99%貧窮人口怎來的,你要問...算了,您就別問了。
人家現在連在台灣的地位也快保不著了。
「清朝維新的污染不計,49年前民國的污染不計,49年至78年的污染不計」
其實也計不了,單說清朝和民國,這兩朝別說具污染的工業了,連具規模的工業也沒有
想找爛屎先要有屎才能找。
至於為什麼不算49-78年的工業污染,是因為具污染的工業主要是加工和機電製造業。
有才能有污染啊。

現在的香港教育真是失敗,把本應是大學課程的通識隨便簡單化,生硬套在初中,美名曰「人文科」。把一些事實以偏概全,把初中學生教得眼高手低,隨便造謠,道德敗壞,不事生產。
他們最希望的,就是資本主義的市埸經濟、共產主義的社會福利、無政府主義的個人自由、法西斯主義的民族政策、唯心主義的價值觀、虛無主義的學習態度,以及原始主義的性開放。

[ 本帖最後由 LCH925 於 7-3-2018 19:12 編輯 ]

8 個讚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yuen95 於 7-3-2018 19:46 發表


有啲人知識貧乏到以為水污染的來源只係工業污水,連人口城市化帶來既生活污水點處理咁簡單的野都唔識就發表偉倫
生活污水這點對初中而言又實在難了點
現在的中學生很功利,不考的東西不會去學
我讀初中時居然有人連南北韓也不懂分,因為根本唔會考

TOP

 18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