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民國蕞凄美愛情故事

民國蕞凄美愛情故事

22歲的他殉國,19歲的她殉情,民國蕞凄美愛情
1938年,一位19歲女子身穿未婚夫送的旗袍,縱身躍入滾滾長江。

-

她叫王璐璐,未婚夫叫陳懷民。三年前兩人相識于浙江大學。正在參加飛行員訓練的陳懷民,到王露露所在的浙大參加藍球比賽。
-
偶然看到在講臺前振臂高呼,激勵大家抗擊日寇的瘦弱女孩。他不由地停下腳步,當人流散去,兩人相視一笑。不可思議的緣份就這樣產生了。
-
然而這份戀情卻是備受煎熬。陳懷民的時間都幾乎用來訓練,兩人雖然相隔咫尺,每月見面時間卻不足12小時。
-
1932年,空軍航校初次招生,富二代陳懷民毅然報名。
-
1200名考生里,他的綜合成績第八,卻因體撿中“對眼睛”不合格被擋在航校外。
-
此后他每天對著鏡子練8小時,練得眼淚直流。終于第二年順利進入航校。
-
經過刻苦訓練,1935年9月陳懷民畢業,分配到南昌成為預備飛行員,訓練任務更重了。
-
他和女友更沒時間見面,僅靠書信聯系。奇怪的是,從第二個月起女友突然杳無音信。
-
直到半年后,他被通知有人探親。當他疑惑地來到會客室,卻看到女友疲憊的臉上露出甜甜的笑容。
陳懷民紅了眼眶,半年來弟一次請了半天假,帶女友走走,給女友挑了—條月白色旗袍。
-
他拉著女友的手,深情地說:“露露,和日本人作戰,我從未想過活著回來。假如到那一天,你不要難過,穿著這身衣服就像看到我一樣”。
-
王璐璐淚水直流:“懷民哥,我等你回來娶我的!”這次會面,兩人互定終身。
-
1938年4月29日,日寇企圖空襲武漢,為他們的裕仁天皇慶生。
-
當敵機剛駛入市區上空,陳懷民和戰友火速攔截。在他成功擊落一架敵機后,5架敵機團團圍過來。
他的飛機被打得油箱起火,本來他可以跳傘逃生。
-
可他卻駕著飛機徑直撞向有著“紅武士”之稱的高橋憲一的飛機。蕞終,日寇被打跑了,可陳懷民再也看不到了。
-
在他離世后的20多天,王璐璐身穿未婚夫送的旗袍跳入冰冷的長江,“我陪著你,我們再也不分開!”。
-
陳母終日以淚洗面,半年內眼睛哭瞎了。陳懷民的妹妹陳天樂,把名字改為陳難。
-
武漢人民命名了一條“陳懷民路”來紀念英雄。
-
“義薄云天,捐軀報國”,這是周總理在追悼會上的獻詞。
-
在蕞好的年華里,一個用生命譜寫了壯烈的英雄悲歌,一個用生命演繹感人肺腑的癡情。“君殉國,我殉君”,感天動地又讓人痛心的愛情。



























位置不同,小言為貴
認知不同,不爭不辯
三觀不合,浪費口舌

TOP

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蘇聯製 I-16 戰鬥機。

TOP

引用:
原帖由 bennytsang16 於 30-7-2025 14:18 發表
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蘇聯製 I-16 戰鬥機。

320975
蘇制機好差

有內地歷史愛好者,看過廣告後相當折服,去找負責廣告的朱家鼎(Mike Chu)的資料及其他作品時,發現廣告絕非憑空杜撰,極有可能是由一段抗戰歷史真事改編。

看廣告以及海報細節,就能夠找到不少線索。在海報的右中,是一張剪報,報道「蘭市空戰」。這就是抗戰史上著名的「蘭州空戰」。1939年2月,中國空軍和蘇聯空軍志願隊在甘肅蘭州地區空域聯合抗擊日軍空襲。據載,由2月12日至23日起,日軍先後三次派出至少20架軍機,從山西運城起飛空襲中國西北重鎮蘭州,此3次空戰,中國空軍共擊落至少15架日機。根據1939年2月23日出版的《西北日報》其中一版的新聞,題為《擊落敵機九架,蘭市空戰告捷》,與故廣告內所展示的剪報幾乎相同:

廣告中刻劃機師新婚,當日他穿著軍服與新娘及同袍合照,大合照中後排的外國人,應為蘭州空戰主要協同作戰的蘇聯援華人員。至於新人合照中,戰機機師胸前有三個勳章,當中有一枚「三等復興榮譽勳章」,是自1937年12月3日始頒發的,正好在1939年的蘭州空戰前,是頒給「空軍將士,擊落敵機三架以上,或作戰飛行滿六百小時,或參與作戰任務二百次以上」的軍人。
機師軍服胸口上還有一枚「河圖勳章」,是頒給空軍將士:「凡於戰鬥間處置妥善,使全軍獲得重大勝利,或服行作戰任務,飛行滿一千八百小時或參與作戰任務滿六百次以上,有特殊英勇表現與成就者」,足以表達出這名機師,他的戰績極有可能是一名有名有姓的空軍英雄。

機師軍服胸口上還有一枚「河圖勳章」,是頒給空軍將士:「凡於戰鬥間處置妥善,使全軍獲得重大勝利,或服行作戰任務,飛行滿一千八百小時或參與作戰任務滿六百次以上,有特殊英勇表現與成就者」,足以表達出這名機師,他的戰績極有可能是一名有名有姓的空軍英雄。

在廣告中,故事的發展只到機師起飛後就作結,那麼機師與新婚妻子的結局如何?翻查史料,在三次蘭州空戰中,中華民國空軍擊落擊傷日機多架,至於損失飛機數架是屬於蘇聯援華志願隊的,中國空軍本身並無損傷。那是否代表廣告中的機師平安無事回到妻子身邊,地久天長?
歷史愛好者經過一番找查,找到與廣告中的情侶時空背景相似的機師劉中隊長劉興福,以及他們的結局。內地期刊《文史春秋》2005年第9期《蘭州空戰大捷》載:「......2月5日派出8大隊10中隊隊長劉興福率伏爾梯V-11攻擊機4架由成都出發,經過3個小時的長途奔襲,到達運城上空投下40枚14kg重的小炸彈,讓日軍驚恐不已。可惜返航途中由於伏爾梯V-11的設計問題,發動機超溫爆炸,劉興福同轟炸員汪善勳、射擊員謝明光殉難。劉中隊長的新婚妻子陳影凡得知後,服毒徇情,被搶救活轉後,又於2月16日以手槍自殺徇情,年僅20歲,讓旁人無不唏噓。」

至於另一篇文章《擊落「天皇號」背後的秘密》中,也有記錄到劉興福,只是名字及執行任務具體細節上有少許出入。文章同時引述日方戰史2月5日轟炸行動記錄;提到劉洪福(劉興福)上尉是河北人,杭州中央航校(即黃埔軍校航空訓練班)二期畢業生,剛剛成婚不久,夫妻十分恩愛。他犧牲後其妻自殺殉情。
根據以上說法,再透過黃埔軍校同學會的網站,於第九期(1931年)同學錄中查證確有劉福洪此人,畢業當年22歲。當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開設的航空訓練班亦已遷至杭州,時間剛好兩年。至此,我們也可從以上眾多條件來推敲出,廣告中的機師歷史原型極大可能是劉興福。
1939年2月,蘭州空戰爆發前,日軍轟炸機轟炸國軍軍民,中華民國空軍8大隊10中隊長劉福洪少尉接受任務,率隊攻擊敵方機場,最終不幸罹難,終年30歲。由於此事可能關係到外援飛機性能及影響士氣,故不像其他抗日機師英雄般,有太多宣傳。
位置不同,小言為貴
認知不同,不爭不辯
三觀不合,浪費口舌

TOP

我覺得LA系,YAK同MIG都好熱血
L16 定位始終唔飛太高,800-2000米其實好靈活,BIAS又可以掛更多對地武器
但係面對日本一堆B5N A6 Ki43等等機能實在差太遠

TOP

發新話題